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信息类别: | 信息公开目录 |
发布机构: | 上涌镇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 | 2019-02-20 08:13:00 |
索引号: | QZ11914-1100-2019-00005 |
备注/文号: | 德上政〔2019〕39号 |
德上政〔2019〕39号
上涌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涌镇(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村级防汛预案管理工作,确保防汛抗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全市所有镇(乡)、村防汛预案均必须由镇(乡)正式文件印发执行,我镇对《上涌镇(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现将修订后的预案印发给你们,请务必按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
上涌镇人民政府
2019年2月18日
德化县上涌镇
山洪灾害防御暨
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二○一九年二月
目 录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泉州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制定本预案。
2.1 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
上涌镇位于德化县北部,区域面积148.09平方公里,东邻桂阳乡,南接赤水镇,西靠大铭乡,北连汤头 葛坑两乡镇。地貌主要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1.78万亩。辖区内共有17个行政村,总人口23011人。
上涌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4-10月。
2.2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暴雨强度大是诱发上涌镇形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形成。原有工程标准低,蓄洪能力差。河道设障多,洪水渲泄不畅。导致山洪灾害爆发。
2.3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上涌镇除了全面建设闸、站、库、河等相结合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还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建立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防御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实时监控区域降雨和水位,及时发现险情,尽早发布警报,通知可能受灾区内的群众提早撤离,避免发生人员死亡、减少财产损失。
在非工程措施方面一是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案》、《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等预案。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上涌镇洪灾害防御工作由上涌镇防汛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开展。指挥部指挥机构如下:
总指挥长:黄振宇(镇党委书记)
指 挥 长:林其粮(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指挥长:林秀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分管水利)
卢美纪(镇主任科员)
林德东(镇党委副书记)
成 员:王晓艺(镇水利员)
林景春(镇党政办主任)
许幼明(镇财政所所长)
赖忠滚(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许云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黄桥松(镇国土所所长)
黄振坤(镇安办负责人)
柯鸣峰(上涌派出所所长)
林维海(上涌二中校长)
黄庆堂(上涌中心小学校长)
邱志峰(上涌中心卫生院院长)
董永进(上涌林业站站长)
林思文(上涌供电所所长)
黄晓航(上涌邮政支行主任)
郑荣东(上涌公路站站长)
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学校安全组、治安保卫组等7个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抢险队。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4.2 职责和分工
上涌镇防汛指挥部在德化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上涌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1)指挥机构主要工作职责
① 制定完善并落实本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负责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有关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预案培训演练、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
② 掌握本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及时上报发布预警信息,并督促各村定期进行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
③ 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并组织上报本镇山洪灾害相关信息。
④ 指挥并组织协调各村进行群众安全转移,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2)镇指挥部各工作组主要职责
监测组:由镇党委副书记林德东为组长,分管水利的林秀芳副镇长为副组长,成员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各村村主任、各村监测员。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由党政办牵头,民政、农业、企业服务中心、交通、土地部门等组成,分管党政办领导林志威任组长,党政办主任林景春为副组长,主要职责:负责灾害统计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转移组:由人武部、团委、妇联、工会、经管站、民政办、派出所、林业站、抢险应急分队等单位人员组成,镇武装干事王晓艺任组长。分管民政司法所所长林新柔为副组长,任务是帮助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班车:赖信达13506014499);组织进行落水或受困人员的抢救转移:及时掌握各地安置灾民动态,指导灾区重建家园,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解决衣、食、行等问题;组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及时了解各村灾情情况,组织专家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人员安全转移,加强监控,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各村转移安置领导小组由驻村党政领导任组长,成员由镇驻村干部及村两委组成。
调度组:由人武部、农业企业服务中心、供电站、村镇站及抢险应急分队等单位人员组成,镇分管农业农村、精准扶贫和土地确权的郭建雄主任科员任组长、分管党务、环保的组织委员曾宪鹏任副组长。任务是分析掌握雨水情、工情,提出洪水调度方案,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供水、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道路畅通(挖掘机等抢修设备:张天时13506967259)。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及时组织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农村调整种植结构、向灾区调种子种苗,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指导灾区应急处理生活生产供水和农田灌溉,帮助灾区修复水毁工程和除险加固。
保障组:由卫生院及各村医疗所等单位组成,镇分管计生的苏宜发副书记和卫生院长邱志峰任正、副组长,任务是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学校安全组:由中学、中心校及各完小等单位组成,镇分管宣传、文体、教育的徐星火任组长,德化第二中学校长林维海任副组长。任务是确保转移人员安置情况,必要时备好粮食和床位,加强各项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组织做好学校救灾工作。
治安保卫组:由镇派出所、司法所和村治保员组成,由派出所所长柯鸣峰任组长。任务是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强制群众撤离。
应急抢险队:由人武部长陈子杰任队长,成员由各村营长17人、护林员和防火员13人、公路站10人组成,要求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按照上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并根据监测到不同历时的降雨及可能发生洪水暴雨的量级。上涌镇山洪灾害防御分为重要防御状态(即乡镇二级预警)、紧急防御状态(即乡镇一级预警)、特急防御状态(即乡镇特级预警)三个级别。
(一)重要防御状态(即乡镇二级预警)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重要防御状态
⑴接到上级通知或台风进入48小时警戒圈;
⑵在危房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大到暴雨;
⑶短时降雨超过30 mm,或相关联水位站超过警戒水位时。
2.防御措施
⑴上涌镇防汛办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防指副指挥上岗指挥;镇防指监测组、信息组投入工作,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
⑵可能受淹地段的农作物如即将收成,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⑶对危房居住的群众要加强监控,并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和撤离准备。
⑷辖区内企业做好安全和防范工作;
⑸对危险的路、桥等地方派出人员值勤、禁止行人通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紧急防御状态(即乡镇一级预警)
1.在发生以下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⑴接到上级通知或者台风进入24小时警戒圈;
⑵预报辖区内将出现暴雨:即3小时雨量超过50mm、12小时雨量70.0—140.0、24小时雨量在100.0—250.0mm;
⑶在危房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暴雨;
(4)短时降雨超过30 mm后,一小时内降雨再次超过20 mm。或相关联水位站超过危险水位时。
除按重要防御状态部署外,还应做到:
⑴上涌镇防汛办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书记、镇防指指挥长上岗指挥;镇防指加强值班,监测组、信息组密切掌握情况,其他各应急组进入村组,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
⑵组织动员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按各村转移方案就近转移至安全地点。
⑶加强水库、山围塘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⑷根据上级指令,组织居住在危房群众撤离。
⑸组织机关干部、民兵在重点地段站岗放哨,密切监视水情发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被洪水冲毁的路树立警示标志,严禁行人过往,确保安全。
(6)抢险救灾组队伍到位,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随时待命中出发。
(三)特急防御状态(即乡镇特级预警)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特急防御状态:
⑴在连续降雨多天的情况下,预报仍将出现大暴雨,即3小时雨量超过50mm、12小时雨量70.0—140.0、24小时雨量在100.0—250.0mm。
⑵在危房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暴雨;
2.防御措施:
除按紧急防御状态部署外,还应做到:
⑴上涌镇防汛办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队和危险区、警戒区内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⑵根据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令发布紧急动员通告,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⑶组织灾区群众按制定好的转移撤退方案就近转移,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
⑷立即对堤坝薄弱处进行加固培厚,并严密监视观察,组织落实水库调度命令。织指导群众进行抗洪自救活动。
预警发布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1)一般情况:防汛指挥机构发布,按照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2)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各村可再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同时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预警发布方式:预警信号乡镇为高音广播,山洪灾害危险区为锣、警报器等。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报警点和信号员报告给信息监测组,并发出警报信号,一般警报信号设置为:断续鸣声,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开始转移;连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至安全区。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形式的警报方式。
落实汛前、汛中、汛后检查制度
一、汛前检查:
(1)应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摸清防汛备汛及工程病险情况,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
(2)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确保各工作组按自己的职责做好准备工作;
(3)对防汛物质储备情况进行检查;
(4)对预警设备(简易雨量站、简易水位站)、警报设备(广播、铜锣)进行检查,及时维修维护、更换;
(5)检查确定本乡镇防汛指挥部人员(包括各工作组、应急抢险队)变动情况,并报送上级防汛机构。
(6)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7)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二、汛中检查:
(1)汛期应将值班人员名单报送上级防汛机构,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2)灾后应对受灾情况、工程损失情况、防汛物资消耗情况、预警设备、警报设备进行检查统计,报送上级防汛机构。
三、汛后检查:
(1)清点防汛物资,及时补充补足。
(2)检查预警设备、警报设备完好率,修复水毁设备。
附表:
1、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
2、监测站点分布表
3、上涌镇防御台风人员驻村安排表
附表1:
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
县、乡、村、组 名称 | 土地 面积(km2) | 人口(人) |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 固定 资产 (万元) | 人均年 收入 (万元) | ||
总 人口 | 城镇人口 | 农村 人口 | |||||
传豪 | 3.83 | 1079 | 1079 | ||||
东山 | 3.58 | 595 | 595 | ||||
桂格 | 22.6 | 2129 | 2129 | ||||
桂林 | 2.83 | 1057 | 1057 | ||||
后坂 | 14.68 | 901 | 901 | ||||
后宅 | 20.77 | 1290 | 1290 | ||||
黄井 | 4.62 | 1482 | 1482 | ||||
辉阳 | 5.97 | 880 | 880 | ||||
刘坑 | 2.54 | 1631 | 1631 | ||||
门头 | 5.19 | 859 | 859 | ||||
上涌 | 6.4 | 2115 | 2115 | ||||
西溪 | 15.81 | 1088 | 1088 | ||||
下村 | 5.37 | 720 | 720 | ||||
下涌 | 18.84 | 3664 | 3664 | ||||
云路 | 4.46 | 1624 | 1624 | ||||
曾坂 | 10.12 | 1224 | 1224 | ||||
中洋 | 1.31 | 673 | 673 |
附表2:
监测站点分布表
序号 | 所在乡镇 | 站名 | 地点 | 监测内容 | 信息报送方式 | 报送对象 | 观测方式 | 监测人员 | 联系方式 | ||
人工 观测 | 遥测 | 备注 | |||||||||
1 | 上涌 | 上涌 |
上涌镇政府 | 雨量 | VHF | 自动遥测 | |||||
附表3:
上涌镇防御台风人员驻村安排表
1、上涌村: 林新柔、赖联邦;
2、刘坑村: 郭建雄、凌传贤;
3、黄井村: 卢美纪、赖文昌;
4、云路村: 林志威、赖文昌;
5、下涌村: 林德东、叶胜全;
6、曾坂村: 缪宇竞、张泽生;
7、辉阳村: 陈明全、苏锡礼;
8、后坂村: 郭建雄、蒋世渊;
9、后宅村: 缪宇竞、许云峰;
10、西溪村: 曾宪鹏、陈光照;
11、桂格村: 卢美纪、李志清;
12、传豪村: 陈明全、郑智超;
13、东山村: 钟志华、苏俊杰;
14、门头村: 林加乐、林思霖;
15、桂林村: 林加乐、郑建权;
16、中洋村: 肖文金、黄振坤;
17、下村村: 肖文金、蒋世渊;
防汛办:王晓艺、郑诗佳、曾静文、阙福燕、许幼明、陈秋云、
黄丽明、卢玉燕、李小青;
党政办:林景春、许宝臻、曾丽慧、白秀荣;
国土所:黄桥松、涂泉镇;
计生办、服务所:连桂玉、张瑞娜、陈巧丽;
驾驶员:曾华钊、林赐钦、黄志锋。
抄送:县防汛办,存档。